前言
了解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及模型。
内容大体摘自《 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》[1] 。
ISO/OSI 体系结构标准
介绍
国际化标准组织(ISO)于1981年正式提一个网络体系结构,即 ISO/OSI 七层参考模型。
这个标准的建立,使得各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,大大推动网络通信的发展。
模型
需要注意的是,网络模型的层次是从下往上编号的。
各层介绍
1-3 层主要完成数据交换和数据传输,称为网络低层,即通信子网。
5-7 层主要完成信息处理服务的功能,称为网络高层,即资源子网。
低层和高层之间由第 4 层(运输层)衔接。
1. 物理层
物理层主要涉及通信线路上比特流的传输问题。
2. 数据链路层
数据链路层主要涉及在数据链路上帧(数据链路中传输的数据单元称为帧)流的传输问题。
该协议包括:帧的格式,帧的类型,比特填充技术,数据链路的建立和终止信息流量控制,差错控制等。
数据链路层的目的是,保障相邻站与节点或者节点与节点间正确地传输数据帧。
3. 网络层
网络层主要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。
功能:路由选择,数据交换,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一个给定的数据联律上网络连接的复用,根据从数据链路层来的错误报告而进行错误检测和恢复,分组的排序,信息流的控制等。
网络层的典型例子是 ITU-T 的 X.25 建议的第三层标准。
4. 运输层
运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,也就是计算机-计算机的层次。
这一层的功能是,把运输层的地址变换为网络层的地址,运输连接的建立和终止,在网络连接上对运输层连接进行多路复用,端-端的次序控制,信息流控制,错误检测和恢复等。
5. 会话层
会话层是*用户与用户的连接,它通过两台计算机建立,管理和终止通信来完成对话。
6. 表示层
表示层主要处理应用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。
目的是,解决格式和数据表示的差别,从而为应用层提供一个一致的数据格式。
7. 应用层
应用层与提供网络服务相关,这些服务包括有:文件传送,打印服务,数据库服务,电子邮件等。
提供了一个应用网络通信的接口。
参考文献
[1] :《 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》—清华大学出版社